访问:首都图书馆 www.clcn.net.cn

  首都图书馆,过去的一个世纪,风云变幻,波澜壮阔,首都图书馆伴着历史的进程,从开创之初简陋狭小的馆舍到现在的高屋广厦,从产生、发展,到一步步走向藻文富丽、溢彩飞华,可说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图书馆事业的兴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经济、科学技术、文化、乃至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首图的今昔,就是一个极好的见证。

  首都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图书分馆、京师通俗图书馆、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三者分别创建于1913年6月、1913年10月、1917年8月。三馆的创建,都有鲁迅先生的关怀和指导,鲁迅先生还亲自参加了京师通俗图书馆的开馆典礼,这是辛亥革命后我国第一个面向普通民众的图书馆。而三馆建立的宗旨,也都是“以引起国民读书之爱感并藉副大部振兴社会教育之至意”。当时的京师各图书馆被蔡元培先生称为“失学者天堂”。鲁迅、夏曾佑、梁漱溟、沈从文等一些文化名人经常光顾,成千上万的学子在首都图书馆自学成才,步入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可以说,首都图书馆自建立之初,就确立了为广大民众服务的方向。

  1913年--1926年,时局动荡,财政不利,图书馆境遇维艰,三馆居无定所。1924年,通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分馆均迁至宣内头发胡同前翰林院讲习馆旧址,同属北京政府教育部管辖,合署办公,分治馆务。1925年,教育部令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改称京师第三普通图书馆,1926年又令京师图书分馆改称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通俗图书馆改称京师第二普通图书馆。其藏书以大众通俗读物为主,尤其是通俗图书馆所藏的一千多种戏曲、小说,在当时甚至超过了京师图书馆该方面的入藏,这与鲁迅先生的办馆初衷有密切关系,他说:“通俗教育以启发一般人民普通必须之知识为主,故通俗图书馆之设,实关紧要,其中采集之图书,以人民所必需且易晓者为宜。”他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时曾多次到馆查阅小说资料。鲁迅的思想为首都图书馆后来入藏极富特色的戏曲、小说藏书奠定了基础。

  北伐革命后,国民政府改京师为北平特别市,后改北平市,原三个图书馆几经更名、迁址、合并,改为北京市市立第一图书馆。从开创之初的几名工作人员发展到几十人,藏书由开始的二千册发展到十余万册,为民众服务的宗旨始终在几代图书馆人中间延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当时还极富创意地设立了专一的儿童阅览室,并配备儿童休息、娱乐设施,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日伪沦陷的8年间,图书馆进步书刊被烧,业务停顿。

  1953年,更名北京市图书馆,迁址至西华门大街35号,馆舍面积有所扩大,并在头发胡同增设西单分馆。 1956年10月,蒙周恩来总理关怀眷顾,市图书馆又迁入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并正式定名首都图书馆,郭沫若先生亲题馆名,昔日国子监辟雍大殿前的圜桥教泽成了普通民众的课外大学堂。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首都图书馆发展迅速,仅仅七、八年间藏书已达99.2万册、职工122人、馆舍万余平方米,进入全国大型公共图书馆行列。北京市文化局当时按市政府指示精神,又拨专款建设部分区级分馆和阅览室,统一由首都图书馆进行业务上的指导,为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丰富民众的业余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

  1949年后的首都图书馆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原孔德学校和法文图书馆的藏书归藏首图,加之一些社会名流及学者也纷纷向首图捐赠孤本秘籍,首图的中外文藏书大大充实,并在原有的戏曲、小说藏品丰富的基础上更具特色。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市文化局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首图不仅逐渐奠定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业界的龙头地位,更日益发展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文献资源建设中心。

  二 东南形胜,再创辉煌

  2001年5月1日,作为北京市四大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首都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内设借阅厅室20余间,阅览坐席1700余个,并设有报告厅、艺术展厅等专业厅室,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2004年,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迁入首图新馆。两馆的合并使首图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备。首图新馆在推动全民阅读,倡导阅读风尚,建设学习型城市中,有效发挥了中心图书馆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北京市民终身教育的社会课堂。

  作为北京市属大型公共图书馆,首图承载并发挥着七大社会职能——面向社会的都市文化教育中心功能,北京市文献收藏中心功能,都市公共信息导航中心功能,信息加工、生产、增值中心功能,都市图书馆研究与事业发展中心功能,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功能和北京市中心图书馆功能。

  首图现馆藏各类文献600余万册(件),其中尤以古籍善本、地方文献、近代书报、音像资料最富特色。首图全年365天开馆,以“服务为本”为办馆理念,竭力保障每位读者平等获取文献信息的权利。每年首图接待读者300余万人次;外借书刊200余万册次;组织文化活动400余场,参与读者近10万人次。

  在不断夯实基础服务的同时,首图还开展了多项在全国图书馆界具有首创性的工作,其中“首图讲坛”、“北京记忆”、“世界走廊”、“市民档案”、“动漫在线”等服务品牌深受读者青睐。首图承担并实施的“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服务网络工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一卡通”全市通借通还服务,有效地整合了本市文献信息资源,极大地便利了北京市民的文化阅读生活。

  首图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阅读技术,引领图书馆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首图相继推出“自助图书馆”、“手持阅读器”外借服务、“触屏读报”、“畅听阅读”、“数字社区文化站”等项目,深受读者欢迎。

  三 同心锐意进取 共创美好明天

  首图新馆二期将于2012年投入使用。届时,首图将成为一座拥有近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余个阅览座位,可容纳1000万册(件)图书的现代化图书馆。二期馆内将采取以开架为主的,集藏、借、阅、参、管为一体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并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先进的信息知识处理技术,满足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信息需求和文化需要。同时,首图数字图书馆建设,将为北京市建立起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届时,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将进一步完善;文献传递服务更为灵活快捷;深层次的定题服务、跟踪服务和情报研究服务将不断拓展;网上联合咨询和信息导航工作深入开展。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将使新首图的服务更为开放、多元和高效。

  近百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蕴是首图生命的源泉,文化创新则是维系首图稳健发展的动力。首图以革新、发展、务实、开拓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服务层次、拓宽服务领域、推新服务项目,以品牌带服务,以服务创品牌。在面向社会的文化服务中,首图无形与有形渠道并进,一方面继续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把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传送到社区、街道、乡村和学校;一方面首图锐意求新,通过基层服务、展览服务、活动服务、讲座服务、特殊及个别服务等多种模式,使读者享受到无限乐趣,体会到“上帝”的感觉。首图正通过不断优化服务网络结构,使先进文化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把北京建成一个学习型城市的进程中,全面地发挥着作用。与此同时,首图以强劲的步伐迈向国际,保持与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同步,并积极与各驻华使馆取得联系,向国际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粹,向国民介绍世界各民族文化之精华,实现首图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与枢纽作用。首都图书馆将继续发挥市中心图书馆的文化引领职能,努力成为首都文化的辐射源,学习型城市的策源地,休闲、学习的目的地及文化之都的重要标志,为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访问:首都图书馆网站首页www.clcn.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