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保山市 www.baoshan.gov.cn

保山,古称永昌,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保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对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对内与大理、临沧、怒江、德宏4州市毗邻,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市、龙陵县、昌宁县,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4万人,有世居少数民族12个,华侨、侨眷、归侨50余万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保山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保山是一座生态宜居的山水田园城市

保山气候宜人。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素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美誉。保山中心城市海拔约16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137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78%,森林覆盖率69.8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4000—7000个,又被誉为“天然大氧吧”、世界最适宜人居的地方之一。

保山钟灵毓秀。高黎贡山横贯境内,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等美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圈”,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A级保护区。境内火山和温泉相伴而生,有地热泉田240多处,热能储量250万千瓦,为全国第二大热气田,被誉为“世界温泉博物馆”。火山热海、和顺古镇、北海湿地、国殇墓园、龙陵松山等享誉海内外,吸引了大批游客。

保山物产丰富。被誉为“滇西粮仓”,是国家和云南省重要的蔗糖、烟草、畜、林果、咖啡、茶叶生产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晾晒烟基地,香料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小粒咖啡、小绿豆、红花油茶、核桃等颇负盛名。

保山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

保山历史悠久。是云南历史上开发开放较早的地区之一,周朝时期为哀牢国首邑,西汉置不韦县,东汉设永昌郡,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历经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保山都是滇西边境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保山文化厚重。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区位,孕育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多元包容的永昌文化、腾越文化等地域文化,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与休闲文化、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交相辉映、蓬勃发展。

保山人文荟萃。保山的历史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这里先后发生了邓子龙靖边卫国、“马嘉里事件”、滇西抗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孕育了蜀汉时期云南郡太守吕凯,清代人称“永半朝”的三部尚书王宏祚,清末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民国元老、北洋政府代总理李根源,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爱国侨领梁金山,抗日县长张问德和“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改革先锋”杨善洲等一大批杰出英才。

保山是一座多元包容的开放创新之城

保山交通便利。地处滇西咽喉,自古就是“南方丝绸古道”的重要驿站,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最便捷的陆上国际大通道,是云南省唯一具有双向开放通道的州市。全市拥有保山和腾冲两个民用机场,每天40多个航班,通航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广州等城市。

保山资源富集。辖区内发现矿产资源56种,探明储量44种,硅、铁矿、火山石、石灰石、硅藻土等储量大、品位高;南红玛瑙品质优良,名冠玛瑙之首;龙陵黄龙玉被列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成为玉中新宠;腾越翡翠和琥珀历史悠久,腾冲被誉为“中国翡翠第一城”“中国琥珀之城”。

保山开放创新。“十三五”期间,杨善洲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创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入围“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案例”,26项改革事项被列为国家和省改革示范试点。推出“51+49”混合所有制等创新举措,建立了工业“园中园”和“一线两园”发展模式,保山成为全省首个建设境外园区的州市,开放水平全面提升,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4683亿元,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一是经济实力跃升晋级。生产总值跃上千亿元台阶,从“十二五”末的552亿元增至1052.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2.1万元增至4万元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2.2亿元增至65.5亿元、支出从192.1亿元增至270.9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从775亿元、550.9亿元增至1086.4亿元和1050.9亿元。一产年均增长5.9%,二产年均增长12.6%,三产年均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由25.7∶34.8∶39.5调整为23.1∶37.3∶39.6,增长动能正向以二产为主转换。二是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工业聚集化发展成效显现,硅材、轻纺、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市属2个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相继超过百亿元。农业规模化发展推进有力,流转土地60万亩,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0.77∶1提高到1.6∶1,“一座保山”区域公用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旅游品牌化发展提质转型,大健康产业持续壮大,A级景区达79个、居云南省第一,保山、腾冲2个机场旅客吞吐量双双破百万,“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保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出形象,县域城市更新扩容,高品质绿色生态建设项目成为城市新地标,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1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近8个百分点。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卫生城市实现县域全覆盖,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各有成果,村庄人居环境达到1档标准,生态环境连续3年被省评为优,“美丽”正成为保山新的靓丽标签。四是基本建设显著加强。市域联外、通县、出境的高速公路干线基本建成,大瑞铁路保山段进入铺架阶段,综合立体交通网不断完善。骨干电网框架初步成形,新增电力装机48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从55亿千瓦时增至85亿千瓦时,天然气管道向县域延伸覆盖。水利化程度不断提高,有效灌溉面积达244.6万亩,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00万亩。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宽带网络“村村通”、4G网络重点区域全覆盖,建成5G基站808座。五是民生福祉全面改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69%以上,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5647元、8572元增至36433元和1342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54.6亿元增至427.8亿元。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5%。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加强,三级医院达6所,荣获全国中医药基层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科技创新持续进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妇女儿童工作在云南省考评中连续4年排名第一。六是平安建设亮点频现。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法治建设成效排名全省前列,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稳居云南省第一,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有力。安全生产连续6年获省考核优秀,应急管理、治安防控等体系建设更加完善,边境管控明显加强,连续多年被评为云南省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先进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执法综合满意率居全省第一。保山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边境安宁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



访问:保山市网站首页www.baosh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