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lib.nwnu.edu.cn

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是西北地区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图书馆。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图书馆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从1902年创立初期算起,已有百余年历史。它经历了从清末到民国长期建设发展,馆藏基础已经相当可观。
   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是和西北师大一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的。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 击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由此全面展开。地处华北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和国立北洋工学院,于1937年9月迁往西安,组建成立了“西北临时大学”,三校的图书馆也相应的合并为“西安临时大学图书馆”。
    1939年,西北师范大学在原北平师范大学的基础上独立建校,图书馆也在当年独立建馆。1944年,图书馆随学校由陕西城固迁至兰州。至兰州解放时,图书馆的馆舍简陋,面积不足400平方米,馆藏书刊仅为38573册。
    1990年,根据全国和甘肃省文献资源的全面调查,图书馆文献总量居甘肃省高等院校前列。经专家和教育机构的分析和评估,确认图书馆在心理学、教育学、汉语、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植物学等9个学科为省级有支持研究与决策能力的文献资源收藏单位。
   1996年,西北师大图书馆实现了全馆业务的自动化管理。截至目前图书馆已基本完成了回溯性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和部分学院的回溯性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现有记录46万条。目前,图书馆可提供以下网上信息服务:馆藏目录信息查询、个人借阅数据查询、网上书刊预约和续借、电子期刊全文检索、电子图书全文在线阅读、文献下载和打印、电子公告服务、网上咨询和意见反馈、网络资源导航、特色文献数据库检索、最新文献报导服务、网上电子期刊及学科资源导航、影像资料(经典影视作品、学术报告、多媒体课件等)点播等。
   2001年初,图书馆的结构化网络综合布线正式完成,覆盖的网络信息点共计455个。为采访、编目、借阅、公共查询、录入建库等各个业务岗位共配备微机349台。图书馆Web站点具有隶属校园网的子域名,互联网上的任何一台客户机都可访问图书馆站点。
图书馆网站及文献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图书馆网站具有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查阅便捷等特点,并在主页上建立了“图书馆概况”、“读者指南”、“书目查询”、“数字资源”、“参考咨询”、“特色服务”、“网络导航”等主要栏目。
   电子阅览室建设:2001年图书馆建成了拥有159台计算机的电子文献检索室、网络检索室,并通过校园网与(CERNET和)Internet连通。2002年筹建了外文文献检索平台,配置了15台性能较好的微机专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中外文文献检索服务。
   本馆可供网上检索使用的数字资源主要有: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库、超星电子图书全文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库、Elsevier外文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另外还自建有“西文百年珍藏版书目数据库”、“馆藏古籍善本书目数据库”、“西北师大文库藏书书目数据库”、“解放前报刊资料目录数据库”、“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等多个数据库。
   图书馆馆长:赵登明;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张小龙;副馆长:雷恩海 许萍 李志刚 白冰。
本馆现设有采编部、借阅部、期刊部、古籍文献管理部、咨询和技术部、文化服务部、图书情报教育培训中心和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82人(男职工28人,女职工54人),其中教授2人,研究馆员2人,副研究馆员14人,馆员44人;博士1人,硕士17人,本科42人,大专15人。
截止2011年底全校各类文献总量为349.80万册,其中图书馆纸质文献116.75万册,各学院纸质文献66.37万册,电子书刊166.68万册。
一座40318平方米的新校区图书馆开馆在即,2012年将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图书馆可藏书百万册,3000多席阅览座位。信息点1098个,无线AP106个,摄像机157(其中46个带云台)。
新校区图书馆划分为五大区域:1-2层为古籍图书特藏阅览区和储备书库;3-5层为中文图书借阅区和电子文献阅览区;6层为信息共享空间和工具书、外文图书借阅区;7层为报刊借阅区;西侧辅楼为办公区,办公区二楼西侧为西北文献资料阅览室+西北师范大学文库+个人捐赠图书室。
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甘肃省图书馆率先采用“一门式”服务管理模式和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将会使我校图书馆在甘肃省乃至在西北地区图书馆界成为一大亮点。 


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网站首页lib.nwnu.edu.cn